「我們忘了真正的領袖除了具備決策能力外,總是能以謙遜的品格服眾。或許我們太少掌權的機會,一旦被告知「你也是領袖」時,我們就渴望能好好行使領袖之權,要別人都聆聽和跟隨自己。慢慢地,我們各持己見,愈企愈硬。
當每個人都大喊「你憑什麼代表我」時,群眾就不再是一個群體,而是眾多沒有關連的個體。
無法連結,就無法做到由下而上決策行動。群眾運動最後無法繼續,只會分裂,猶如今天的情況。
要真正做到bottom-up,是要將自己看得微小一點,不以自己為真理、妄自尊大;同時懂得肯定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,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。簡而言之:要不亢不卑,將自己看得合乎中道。
各人都將自我縮小而非放大,這個群體才有前進的可能。」
網上看到這段關於衝擊立法會事件的文章(找不到原文連結,對不起),節錄:
「這班無名網民,或許教育水平不高、言行粗魯、有勇無謀、易受煽動,但他們是雞蛋中的雞蛋。沒有任何學校、社運、政界、傳媒、律師 network,可能朋友都唔多個。被捕了,無人會關注。佢地既唔戴面具、同社運常客的唔戴面具,代價不能相提並論,就像王丹與李旺陽的下場是天淵之別。笑人鍵盤戰士?警方濫用「不誠實使用電腦」的罪名拉左咁多人,你講得出他們的名字嗎?知道案件的進展嗎?有人去幫他們嗎?」
筆者說得不無道理,這也是我昨天自己在反思的一個問題。
先放開衝擊立法會事件背後前因後果不談,當天行動中,大概有很多是從來不被理解的基層少年,他們的聲音從來沒機會被大眾聽到,甚至未有人能讓他們清楚理解非暴力公民抗命的理念與來由,故此必須用他們唯一能掌握和理解的方法(衝擊)去讓大家看見自己;他們確實是另一種弱勢,雞蛋中的雞蛋,而這是我們站在另一個角度看事情的人,忽略了的一點。對此我也認為自己對他們理解得不夠周全便下了某些結論與判斷,為此對這些年輕人感到抱歉,並且從此會提醒自己必須更多方地思考。
無論如何,這兩天所發生的事,內外傷害已造成,分裂亦已出現,各方也無謂再追究了。我相信當天衝擊中必定有真心為推進運動而行動的人,只是...Read more
搞舞會讓年輕人「宣洩精力,結識異性」?
呢招好厲害,脫節到我直頭唔識比反應。
「有人說這是行動升級,但當支持佔領的人數正在下降,將行動升級至刑毀,這其實是升級還是降級呢?做每一件事,確沒有可能得到全部人支持,但完全不得民心,又憑什麼打下去?」
BE GOO. Please support 十日談 The decameron, documentary film on MADNESS. Come buy on www.goomusic.com.hk All proceeds will go to HOCC CHARITY FUND. (see t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