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上看到這段關於衝擊立法會事件的文章(找不到原文連結,對不起),節錄:
「這班無名網民,或許教育水平不高、言行粗魯、有勇無謀、易受煽動,但他們是雞蛋中的雞蛋。沒有任何學校、社運、政界、傳媒、律師 network,可能朋友都唔多個。被捕了,無人會關注。佢地既唔戴面具、同社運常客的唔戴面具,代價不能相提並論,就像王丹與李旺陽的下場是天淵之別。笑人鍵盤戰士?警方濫用「不誠實使用電腦」的罪名拉左咁多人,你講得出他們的名字嗎?知道案件的進展嗎?有人去幫他們嗎?」
筆者說得不無道理,這也是我昨天自己在反思的一個問題。
先放開衝擊立法會事件背後前因後果不談,當天行動中,大概有很多是從來不被理解的基層少年,他們的聲音從來沒機會被大眾聽到,甚至未有人能讓他們清楚理解非暴力公民抗命的理念與來由,故此必須用他們唯一能掌握和理解的方法(衝擊)去讓大家看見自己;他們確實是另一種弱勢,雞蛋中的雞蛋,而這是我們站在另一個角度看事情的人,忽略了的一點。對此我也認為自己對他們理解得不夠周全便下了某些結論與判斷,為此對這些年輕人感到抱歉,並且從此會提醒自己必須更多方地思考。
無論如何,這兩天所發生的事,內外傷害已造成,分裂亦已出現,各方也無謂再追究了。我相信當天衝擊中必定有真心為推進運動而行動的人,只是方向未夠周全,而與其只因某個行動去評擊所有衝擊者,把他們推向更激烈的方向,不如多關心理解一下他們真正的看法,用溝通去化解各界的憤怒與怨氣。
現在看著事件發展最開心的,肯定是政府和梁振英還有背後想破壞運動的人,這是我們想看到的畫面嗎?我個人覺得這樣讓他們漁人得利,非常不值。想法和手法不一樣,能不能好好的談談,而不是互相指摘,互相攻擊,內鬥內?真的要這樣讓運動從裡面自我毀滅嗎?
請各方三思。
BE GOO. Please support 十日談 The decameron, documentary film on MADNESS. Come buy on www.goomusic.com.hk All proceeds will go to HOCC CHARITY FUND. (see t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