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vatar
官方艺术家
Z!NG CHAU
演员, 导演, 製片人
253,550 查看| 141  更新

最 好 的 年 代 ; 最 壞 的 年 代

轉左版面,好一個新開始,諗來諗去,寫一片咩來賀下新開張好呢!? 想寫d感性野,但近排又冇乜特別感受 ... 想寫下食野,近排又冇乜食到咩好味野 ... 寫乜好呢 ... 寫乜好呢 ... ... ... 呀! 不如就寫下香港啦! 我個版面都係用香港特色紅白藍帆布來做設計慨念!因為我寫野係用港式中文! 好! 就寫寫香港! i love Hong Kong! **香港真係一塊福地來架!

從來都** 冇乜天災亦冇乜人禍,2007回歸十年又重上軌道 ... ... 重上軌道 ... ... ... 重上軌道 ... ... ... 點解係"重上"既 ... ... ... **因為由97年回歸,香港由政治經濟到社會文化到人民心態 ... ... 都走入左一段灰暗期 ... ...

最切身既就係香港電影業的困境 ... ...**

『 這 是 最 好 的 年 代 ; 這 是 最 壞 的 年 代 。』

1997年既香港電影,從數字上來睇顯然睇唔出有乜事。 哩一年既電影產量有189部之多,票房收過千萬既作品亦達到19部。 0係哩d數字紀錄下,香港電影人係自信同埋驕傲既,亦唔會輕易相信咩潛在危機既消 極言論。 1998年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既影響,港產片產量急劇下降,由之前既189部下降至85部。 哩個期間,香港電影人突然感受到一d震撼。 1999年既香港電影果然俾左香港電影人一d希望,沉寂一年之後,以年產169部的紀錄 收爐。單純從影片數量同品質上綜合來睇,哩一年是香港電影既豐收年。 但0係業績上來睇,哩年就係香港電影危機既爆發點!總票房(加埋海外片在內)未達五 億,全年票房過千萬既片就只得11部。 2000年港產片產量151部,2001年降至126部,2002年更跌破100大關 ... ... ... 2003年就只得番92部,總票房亦跌至新低點 ... ... ... 0係這個香港電影業日漸悲觀既年代裏面,輿論高呼 “香港電影已死” 既日子裏面。 香港電影人仍然不斷地創造新既傳奇 eg.《孤男寡女》、《少林足球》、《無間道》、 《大只佬》等 ... ... 2004年港產片產量大幅減少至63部片,2005年就只有55部本地電影 ... ... 2006年港產片達到產量同數量既歷史新低!十年沒落終於跌到谷底,僅生產電影52部 **,所有理想主義者都收聲了。

無論0係任何角度去睇,香港電影都已處於一個崩潰既邊** 緣,0係生/死既臨界點徘徊。 2007年香港回歸十週年,同樣係香港電影困局中越陷越深既第十年。 香港電影人只紛紛北上尋求生路既同時,業界又有冇自我反醒一下!?!? 0係當今香港電影業界裡面,有冇一d有遠見又有膽識既投資者或導演,0係起用有票房 保證既巨星擔岡之餘,重會0係創作上更大膽創新 !?!? ... ... 又或者有冇可能起用多一d有實力既新演員!?!? 正如香港歡眾都會好接受有新意既日片韓片泰片,但內裡演員的演出水平都好重要架! d戲唔得,靚到震型到爆都只係花瓶雕像,冇靈魂冇生命。


大约 17 年 前 0 赞s  4 评论s  0 shares
Photo 23627
hi Zing, welcome to the AnD family! 我好同意你的論點: 「香港電影人只紛紛北上尋求生路既同時,業界又有冇自我反醒一下!?!? 0係當今香港電影業界裡面,有冇一d有遠見又有膽識既投資者或導演,0係起用有票房保證既巨星擔岡之餘,重會0係創作上更大膽創新 !?!? ... ... 又或者有冇可能起用多一d有實力既新演員!?!? 正如香港歡眾都會好接受有新意既日片韓片泰片,但內裡演員的演出水平都好重要架!。」 這些都是我常掛在口邊說的香港電影業的問題。我也想拍一些有新意或不同的電影,但每次跟投資者相討時,他們總是問有那位巨星擔岡,是不是三合會或恐怖片?所以要找到資金去拍些獨立電影,用一些演技好但未必出名的演員,的確很難。別人常問我香港電影業風氣那麼不良,那為什麼還要回港拍戲,我只可說因為我愛香港,這是我家。條路好難行,但我們要繼續努力,加油!
大约 17 年 ago

关于

警告:這網誌以廣東話書寫,就算你懂中文也未必能看明白! 警告:这网志以广东话书写,就算你懂中文也未必能看明白! Warning: Here by Cantonese writing, you understands Chinese also not necessarily to read understood! X

阅读全文

语言
english, cantonese, mandarin
位置(城市,国家)以英文标示
Hong Kong
性别
male
加入的时间
August 25, 20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