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把《花樣年華》視為:“一個已婚男人輿一個已婚女人情感糾結的鄰里故事”的話,那麼《2046》給我的感覺則是:“一位情感豐富的中年男作家輿一位極具才氣的青年女作家相互比鄰,各自沈浸在現實輿虛幻交錯的生活中”的故事。這是我對影片中心軸線的主觀觀點,尤其是《2046》必須等到影片將近結束時方才理清思路。 《花樣年華》故事很清晰,大可放鬆思維直觀地去欣賞,並且感受影片中王家衛慣用的畫面結構。喜歡影片中具有獨立感的蘇麗珍(張曼玉 飾),而那份獨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份深深的寂寞。相比,《2046》則如同七巧板,每一個子集故事都可視為一個個體,奇特的是只有把每個個體拼接起來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“圖形”,這個整體的“圖形”可以有n種拼接方法,王家衛最終拼接出一副故事梗概相對最佳的“圖形”,近看似紛亂無章,所以需要遠觀看整體並且要帶上思維理解的去欣賞。或許每個人眼中的《2046》各不相同。那麼王家衛心中那位情感豐富 並且內心週轉於寂寞中的周羨雲(梁朝徫 飾)會不會是在寫意他本人的情感生活呢? 看《2046》(2004年)是出於《花樣年華》(2000年)鄰近劇終時兩位主角同住的旅店的房間号:“2046” ,可以見得《2046》在王家衛心裡早已安排好一個重要位置。同樣的名字在兩部影片中重現,帶著這個疑問在看完《2046》後我查閱了資料- 王家衛说:“《2046》是对我电影的一个总结。其中有《重庆森林》、《阿飞正传》、《花样年华》等。我希望让所有人物在电影中以不同的次序再出现一次。⋯⋯”。 通過這兩部影片,感覺王家衛對他影片故事的寫意輿小津安二郎相似。在他們各自所拍攝的影片中,其故事結構幾乎不變,就連人物名稱也會重複出現,以及不變的攝像機角度,畫面的結構等。王家衛喜歡講述鄰里故事,沒有描繪家人、故友的故事。或許這輿他的“寂寞”有關,在他眼裡鄰里話題更多的是隔閡輿朦朧的情感交互,每個門戶里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,他們渴望情感但又習慣於只屬於自己的寂寞。 另一方面,他熱中於60年代的時代背景,尤其是老上海里沈迷燈紅酒綠的一類人。或許那是一種吸引力,陳舊另類的吸引力。或許還是一種說服力,歷史年代既定的說服力。 感覺王家衛喜歡縮小畫面,他運用景物來達到遮幅效果(有的可達到3/4的遮蓋面積),另一種則是畫面留空的方式,縮小畫面目的無非是引導觀眾看到他所要表達的主體。除此,他的另一種帶動觀眾的方式是采用一種所謂的“窺視”鏡頭,彷彿我們在觀看影片時是故事中的偷窺者。只能說王家衛道行很深啊~
世界不會因你的疲憊而停止它的腳步。 http://sue-j.diandian.com/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,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,then someone w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