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品公司:寰亚电影有限公司
出品人:陈自强、庄澄
监制、编剧:罗启锐
导演:张婉婷
主演:吴彦祖、舒淇、耿乐
摄影指导:鲍德熹
原创音乐:黎允文
音乐总监:罗大佑 片长:103分钟
男人的眼泪特别动人【电影双周刊】Text :刘家勤 (刘泽源)
一直在追看张婉婷的电影,追看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张导演的拍摄手法,而是她身边参谋长罗启锐的深厚功力。大概打从1988年他执导的《七小福》开始,已经不自觉的爱上罗启锐。虽然,他自1992年《我爱扭纹柴》后再没有做导演,但有心人总不会不懂得在张婉婷的电影中与他的才华幽会。
张婉婷的电影确有一种自我的风格,起码每每拍出来的东西是部电影;是部有电影感的电影。只是,每次看完她的作品,走出戏院时,总是得到同一个结论:「剧本比电影好看多了!」。《宋家皇朝》的人物次序分场布局,补足了光说故事的拍摄手法。《玻璃之城》的对白描写设计,强壮了非要格格菲林唯美不可的失重心。
《北京乐与路》也是一样,「剧本比电影好看多了!」,明显看到剧本里,在描写人生中的许许多多moments(片段),一次又一次的moment深化成许许多多的自我谎言、许许多多的默许、许许多多的「心」、许许多多的「情」、许许多多的「痛」。全片的moments加起来,足够令一个热血的人沸腾。但,张导演没有抓准那些moments,又或者只让它擦身而过,惯性的说故事技巧表层,差点覆盖了剧本最传神的深处。所以,在《北京乐与路》中,还是只能看到罗启锐神髓。对的,是作品甚少令人失望的罗启锐。
《北京乐与路》片名取此「路」而不用那「怒」,是对影片本身的一种提升,也是尊重创作的一种态度,亦是取片名者的一种才华。这片对笔者来说并不是一个故事,用看故事的心情去看,会错失很多精彩的地方,片中成功地描绘出每个角色在人生「路」上碰着的「怒」,各人都在充满情绪的状态下去制造一些「乐」,去进行一些说不出口的自私行为。舒淇、吴彦祖虽然演得落力,但他们的造型和演绎方法仍是很明星气质,让本来平实之角色吃了点亏。相对,耿乐这张在香港不太熟识的脸,轻易地沾上便宜出了彩。总括来说,每位正副演员都有不俗的演出。而演耿乐和吴彦祖父亲的内地演员及吴耀汉,剧本先天已为他们放在一个很讨好的位置,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当然,张婉婷的引导是功不可没的。
此片上半部的剪接位及镜头时间很明显比下半部草率的,手法似乎也不是统一。之所以这样批评,是因为很多人物情绪伏线,在上半部没抓住抓紧,教一些观众疏失了许多本该有的「感受」、也疏失了许多以上说过精彩的moments。
再者,笔者一直相信男人流的眼泪永远比女人来得动人与心痛,此片捕捉到两个男主角落泪的正确位置,正确的意思是这些眼泪不仅是事件的伤痛或悲哀,还是代表了流泪者背后沉重的经历与苍茫。这令笔者联想到,身为编剧的罗启锐,也必然有过这等流泪的经验,才能感同身受写出这样的心情与行为。
一直在赞罗启锐,可能对张婉婷是不公平的,深想一层,这两个人走在一起那么久,合作那么多,干嘛硬要把他们分开去说、去比较,也许他们之间已有相当默契,编剧或导演只是一个称呼而已。《北京乐与路》角色中的平路和杨颖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样吗?
天啊,怎么老是这样去联想罗启锐呢!
HK producer/director in Beij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