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ity. No We. 文:LP Chan
究竟城市裡面有沒有我們自己在? 實體上存在,但慾念上我們找不到自己應有的位置,於是迷失。這就是City Little We (大城小我)一舞台劇想帶出的其中一意。有些人仍然停留在過去,有些人不滿現狀求諸將來,那麼在意識上,我們是無法確認現在的自己。然後我們透過追尋下一 分鐘的可能性,或靠依依不捨的愁緒來凝留某一刻的自己,但始終有種沒完沒了的慌張,無論你想抱持甚麼態度來看現在的自己,以及現代城市,都沒有能耐去把持 一種恆常的慾望,有些你原初想得到的終於得到,發現那種隔空了的慾望不在便不停轉移目標; 也有些抱持同一種慾望的人,不過是那件事太難實現,結果在長期苦追下衍生無力感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那麼想完成的事,是否完成了就能確認自己的價值?
整 個劇用一人視點,推至整個城市的人都該反思,代入個多小時來想想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人? 一台十多人,在你面前展示城市現象的縮影,台下觀眾訕笑別人無稽又重覆的舉動,及至互相挖苦看輕對方,當中包括城市人急促生活下的無奈與冷漠。這些它都用 輕鬆的手法表現出來。開劇前一眾演員看著報紙亂指台下觀眾,咦咦嘩嘩的哼音,在問那版面裡的縮影,是否你? 其中一個是否台下的你?
我很喜歡這舞台劇的表達方式,我少看外國舞台劇,不考究技巧是否原創。但整劇運用的舞台技巧太純熟,除了音響、燈光、對白等的必備元素選材合適外,它把平日 的道具化身成無形想像和一張張櫈子,別小覤這些,像在赤手空拳跟你談功夫,做得好,就成形像樣,做不好就臨門撻Q。當中有博彩成分,博一博觀眾的想像力到 得哪裡,考究過如何突破櫈子的既往局限,原來可以是過山車、海盜船、跳樓機等,結果令人驚喜。
整個舞台,深刻在佈景上並無刻意講究,但暗 地裡又讓人看得出有其心思,也妙用了各位觀眾的想像力而成就了舞台以外的空間感。一劇中演員的出場次序,顯然計算得準確,刻意留一位演員到最後,來延續下 一幕而不用尋常的分場間隔,減少分場次數有一氣呵成的電影感。表達港人怨氣時來得輕,故事鋪排節奏明快,配合了城市的速食思維,同時又想兼顧些微藝術韻 味,用燈泡的閃爍起始、演員帶有舞蹈感的舉手投足的slow motion,令劇目雖無連貫情節,仍有氣氛凝造。
從一個個演員的失落靈魂 中,提醒你該找回自己的理想,再渺小都該熾熱。在這一點上,我心起了微妙變化,看此劇前我該是那種有團火的小生,看罷此劇後又有另一詮釋。當所有人以為拒 絕現實的硬調與無理,就訴諸理想,其實都是沒完沒了。除非你是嚮往追求理想的幻感本身,而非得到的實在,否則一樣動輒迷失。追求理想的人,教你如何一直把 持理想,直到它實現,帶到現實去。然而理想一旦被帶到現實就會死亡,不再是原本的理想。一直以來周圍的人都告訴你現實和理想是能夠重疊,收歸私有,其實理 想和現實,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詞語,有著相距十萬八千里的定義。即使你看見某些人終究理想和現實在同一陣線,都只是擦身而過、曇花一現的 Coincidence(巧合),兩者是不能長期並存而活。
因為當理想成為實在的事,必然有現實層面要你考慮,而理想只是一種思考模式, 為了抗拒現實而產生的根本性的逃避,因此無瑕且至高無上。你把它拉下來到人間,以為它還活得像在天堂,落差就接近地獄。而我們想過得好,不被苦求理想而殃 死,必須謹記不要刻意把理想變成現實,不要以為它們的性質一樣,也不要天真得以為它們的重疊能讓你的生活得到你想像中的快樂。有時我們活得熱熾,高於潛能 所視,不過是抱持的理想還未有死,也完整未被實現,於是獨立在現實層面架空,供給你生活所須的精神養分。理想能呼吸,在於與現實的你共存,但不在同一個空間,這樣的理想才生生不息。
也就是有種人根本享受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,甘於沿路發現。現實一面沒被驅逐,理想在甚麼情態下把持也無甚惋惜,自得其樂。於是在某一刻自溢的格調裡,不慌不亂,忽然就能確認這是自己,如沒人反對,應該是了。
photo by Thompson Tong
我的後記:
在《大城小我》以至到我的信念裡,我無意強調現實和理想的落差,因為有這種想法的人,必先把兩者單一化,才能從中看到差別。
例如在劇裡,我所呈現的所謂城市生活,也未必代表事實之全部,可能只屬於其中一個景象或剎那,城市人可能是公式化,也可能不是;看到的人如有同感,可能是因為你生活在這個類型之下,如果看劇後能讓你再想一遍,這種生活不是一種定律,就已經很好。
關於夢想,(我希望這是等同理想?)我亦無意把它美化。套用這次排練中我創作了一句戲言:「大師風範,也要食飯。」夢想不是天堂,當中也有苦幹,洩氣的時候,如果因為所謂現實的挫敗而從甲地方逃到乙地方,這乙地方根本只是一個避難所,不是烏托邦。現實不一定苦,工作也不一定刻板,光以一種抱怨的態度去過活根本就是一個悲劇;同樣所謂理想亦是一個虛幻的名詞,要假借一個虛有的想法去支撐生活,那不是堅持,是一個藉口;但我們不能否認這種人很多。
對於台上一班年輕人,我只希望通過排練,通過劇中種種內容,甚至通過他們眼中的彭秀慧每天做事的態度,在他們還未忘記生活可以多面化之前,讓他們看到這些可能性;往後的路怎樣走還是他們自己的選擇,事情會怎樣發生也同樣未必在掌握之內。
至於快樂,那似乎是我一直要探究的問題;最後你會發現,甚麼是快樂?是來自你怎樣看這個世界,怎樣看自身,而不是這個世界到底存有多少快樂。夢想是否可以變成現實,這只視乎你怎樣詮釋這兩個詞語。
如果你問我,我在追求夢想/理想嗎?或許,我會說,我在做自己快樂的事,這來得更加貼切。
整個劇都是100%原創,呵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