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補充。
其實呢種心態,又何止存在於大陸呢。
富德樓多年來為眾多文化團體提供平租嘅工作及活動空間,個個單位都不過幾百呎空間,講真就算有文化活動咪都係十幾二十人嘅事,咁多年嚟都相安無事,點解係要而家先開始「揸正嚟做」呢?... https://t.co/lj9WRcdVnc
Geegee腸胃不適入咗動物醫院兩日,出院後返到屋企帶有醫院異味,即刻俾眾貓嫌棄:貓仔阿姐長期監視住,去到邊監到邊,阿lam直頭嚇到傻咗,得funky走過嚟慰問吓,慘。
除了假新聞,網上還充斥著整個海洋般多的「人鬧我鬧」、「人讚我讚」。不求真,只求快,就是互聯網現今最流行的恐怖motto。資訊來源不重要,只要能快速參與,我又何須負責任。
達到了科技進步,就變成了考驗人類的文明與德育。... https://t.co/POsfvx2Irj
『「什麼是「去」?什麼又是「回來」?... https://t.co/99ENaWg2i2
『「什麼是「去」?什麼又是「回來」?
他曾經以為自己是沒有根的人,「我的根是我自己生出來的」,像被憑空拋到沙漠的仙人球一樣。從大馬到台灣,從台灣到香港,從香港到大馬,都是「去」,也都是「回來」。他對家的定義是:「如果你可以在一個地方參與改革,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家。」』
(摘自明周星期日專訪《不如歸去—陳允中》)
—————
今早,讀到很有感覺的一篇訪問。正巧最近也在思考著「根」這回事。
「去」與「回來」對我來說也是雙向的事情,站在這裡看著對岸,是「回去」,可從對面看過來,也是「回來」。什麼是家,什麼是根,我們這一代經歷過移民潮的人,每個人都有著很不一樣的答案。
YC說得貼切,「如果你可以在一個地方參與改革,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家。」很認同,或許再補充一點:哪裡滋養與成就過現在的你,哪裡就有你的根。
然而,再想一想,世界本為一,現今的世界更是比古時的變得小得多,現在許多的人們,或為理想或為安穩,都會選擇四處遊歷移居或漂泊。隨著時代變遷,「家」,大概也就漸漸成為一個讓自己更有安全感的概念,而非一個實體的地方或住所了。
你呢?你的「家」,又在哪裡?
BE GOO. Please support 十日談 The decameron, documentary film on MADNESS. Come buy on www.goomusic.com.hk All proceeds will go to HOCC CHARITY FUND. (see t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