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篇,本來在當晚已經想要寫下,奈何大家被我捉住慶功,所以我也騰不出時間來坐下好好冥想一下,就拖到現在了。(到底是誰比較奈何)
客套感謝的話已經講了很多,要謝謝的人也都被我煩死了,所以今天想講的不是這個,而是我在頒獎典禮當晚感受到的,台灣樂壇的氣氛。
在於我,當晚的感覺,簡單說是在體內一團興奮當中,暗暗流著一股歎息。
金曲獎的主辦是台灣政府,經費也是出自他們口袋的,這個是我第一個驚嘆;馬總統上台致詞時,流露出對音樂的熱愛,也能感受到他很希望好好保護這片文化財產。第二個驚嘆是得知,原來台灣政府近年一直有資助台灣樂壇音樂創作,不論你是主流或是非主流,你也可以申請資助,用於自己的製作上,而且原來金曲獎所有獎項也是有獎金的,對於不少掙扎著生存的獨立樂團或歌手或音樂人,這是很大的幫助。不要說資助,香港政府只要表示明白香港樂壇是值得保護,是屬於我們地方的文化一部分,我想大部分歌手也已經會感到無比欣慰。
也就是因為政府主辦的,變得相對的不存在太多利益衝突;而且整個樂壇每年也只有這麼一個,評審每年也是不一樣的(聽說也會有幾個政府部門的人),唱片公司歌手們想要拉票也不知道從何入手,所以才能讓這個獎項的機制相對地公平很多。我們的香港樂壇的四個頒獎典禮.......就.......很不一樣的情況。
正正是因為沒有風向沒有數據沒得拉票,唱片公司歌手們也只能用直覺用自己能力做出自認為最好的音樂,而且也不用去計算每年什麼時候發片打歌才是最“划算”。能入圍的,也不一定是所謂“活躍”或“理所當然”的歌手,新人發第一張專輯的,有一些入行二三十年,有些很久沒有發片的,只要本年表現出色,也就有機會入圍;香港嘛,好像有個什麼畸形不明文規定,只有最活躍然後有一點年資的歌手才有“資格”競逐現有的獎項,你看,有多少個新人又或久休復出的歌手能把最受歡迎XX或最佳XX摘下(除了金針獎...)?
在這樣的環境下,我再看到的,是歌手們的團結。台上台下,任何一位歌手拿獎,又或是當嘉賓的表演得出色,其他在台下的候選人是給予衷心的掌聲和歡呼聲的。台灣歌手們之間的互相勉勵,甚至讓我覺得有點像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;就是不只希望我自己一個好,我也希望看到你也好好的,做出出色的作品。都說一個健康樂壇必需要百花齊放,只有單一兩個歌手或團體拿到好成績,根本不足以撐起整個樂壇。台灣的電台DJ很明顯明白到這一點,他們甚至讓我覺得他們完全不抗拒外來的歌手,只要是好音樂,他們就極力歡迎你加入他們的地方,讓他們的樂壇變得更多元化。
台灣樂壇也許也是有他們自身存在著的不完美,也像我們有非法下載這類衝擊著市道的急切問題,但儘管這樣,我看到他們有團結和堅定,也有著小心保護著他們的環境。在台灣,我看到一個被自己的地方,自己的樂迷,自己的人民,自己的政府小心守護著的樂壇。
曾幾何時,於八十九十年代,我們香港的樂壇前輩們也是被觀眾疼愛著的,只是社會風氣,然後大家的生活習慣,慢慢讓整個樂壇湧現太多太多問題......我的囉唆,是來自我的感慨和心疼。你說香港音樂人不濟嗎?我是不同意的。我們也有很多很出色很有想法的音樂人和歌手,但就總是被自己人批評挑剔,總是被自己的媒體冷落或奚落。
其實我們這一代的香港歌手也很需要得到這樣的支持,也很需要被我們自己的群眾的珍惜....香港人真的已經不需要香港樂壇了嗎?也許,我們面對最大的差異,也是最根本的問題:台灣人視音樂為生活的必需品,香港人視音樂為娛樂。
對不起,我牢騷,我多話,而且越來越多話。因我仍然熱血,仍然對這個地方有感情。抱著終有一天一切會好轉的期望。儘管這個想法一次又一次的被擊推倒。我讚歎台灣,欣賞他們,不是因為我要放棄自己的根,就是因為我愛我的家,才會著緊,才會希望我們能吸取別人的長處,可以強壯起來,變得更加好。
我自知不是什麼天后天王,有些老派人士會覺得我“憑什麼”說那麼多。但我就是相信,熱血和勇氣是不分階級不分地位的。
香港樂壇的同學們,一起再盡最後努力啊!
BE GOO. Please support 十日談 The decameron, documentary film on MADNESS. Come buy on www.goomusic.com.hk All proceeds will go to HOCC CHARITY FUND. (see t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