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活節假期開始,電影節亦進入最後衝刺階段。
prefix = o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office" /
意味著每天往文化中心的旅程即將結束,我是愛留在港島區的懶散鬼,平日不去九龍,只有電影節能驅使我天天往尖沙咀,由銅羅灣辦公室往文化中心的路程,都是地鐵後步行,剛好30分鐘,不偏不倚。
周四晚《捷古華拉》七時十五分才開場,六時廿分已出現人龍,厲害。是近年較少看戲還是久未往電影節,記憶中近年像沒有參與類似連續放映的盛事,一天看兩、三部不同的片是平常事,不計,而泰倫天奴的Grindhouse香港沒有全篇兩部放映,類似經驗好像只有三年前在東京影展的「SMAP電影馬拉松」。
是晚《捷古華拉》特別之處,是上、下兩集的scope不同,前者史詩式的2.35:1放映完畢後,之後結局篇則以1.85:1,即港產片anamorphic widescreen放映,故中場休息時段,勞煩電影節技術部主管May大忙一餐。
說回影片本身,兩個不同格式的銀幕突顯出兩集分野,首集是帶出人物的歷史革命,第二集是描寫捷古華拉於十年後失敗的任務,影象上比例分野鮮明,心態情緒不同,導演史提芬蘇德堡用心良苦,全場觀眾被攝入這五小時游擊戰記,真是非常難得的觀影經驗。
馬勒當拿在其紀錄片說,若當年沒有卡斯特羅,今日南美洲的人全都要說英語了。
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